最近关注了 Substack,非常感兴趣,简单了解了一下,分享如下 (后续随着使用体验再更新~~)
创始人兼 CEO:Chris Best
从他的资料看,2010 年毕业于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,2009 年 - 2017 年是Kik Interactive (加拿大公司,早期开发了用于智能手机上的免费即时通讯软件 Kik Messenger) 的联合创始人和 CTO,所以应该是在大学毕业之前和滑铁卢大学的学生一起创立了 Kik, 2017 年 5 月创立了 Substack.
(网上看到一个有趣的消息,Chris 是张小龙的死忠粉,做 Substack 的灵感也来源于微信,而有趣的是,据说张小龙做微信的灵感来源于 Kik 这个软件,而 Kik 的创始人之一就是 Chris. 关系如下图)
关于 Substack
被称为美国版「公众号」,和公众号相同的是订阅者可以收到创作者更新文章的通知,但不同的是 Substack 订阅者通过电子邮件接收通知。
看了一些创始人的播客采访,平台最初的创始理念和动机可以简单理解为,不像现在的很多社交媒体,Substack 希望可以构建一个系统来释放人工推荐的力量,更好地连接作者和读者,并帮助作者提供实现商业化所需要的工具和途径,以便让作者更好地专心于创作。
具体如何实现呢?从读者角度看,如图,打开 Substack 的界面,没有任何的文章推荐,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 Start writing,再往下的话,每一个不同的领域,也都是按 Top paid 的排序 (但旁边还有一个 All 选项,不知道这个排序是如何考量的,用得多的或知道的知友欢迎补充~~), 没有过多的推荐算法干扰,再接着往下翻的话就是对这个平台的一些介绍了,界面非常简单清晰。
主要推崇在搜索框里查找感兴趣的作者、话题、发布内容,也可以关联个人的推特账号,查找自己在推特上关注人是否有在 Substack 创作。(但这里的一个考虑是,那是不是意味着对于有一定名气的人更适合在 Substack 上因为有更多的订阅者和付费者,而起步者比较难?所以需要在其它平台积累粉丝?不然就只能靠话题搜索被用户发现创作的内容?)
创作者们会提供免费阅读和付费阅读两种方式,所以读者可以先看些免费内容再决定是否付费。
从创作者角度看,综合下来我感觉最吸引人的就是创作便捷+变现的途径。创作者一般是希望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创作,然后能变现的话当然是更好不过, Substack 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服务。创作上,为作者提供了简单易操作的平台,功能包括排版编辑、定时发送、用户评论、用户行为数据统计、社交平台外链 (可分享文章到特推、Meta 等其它社交平台,便于推广),值得注意的是,我看到介绍说,如果作者选择离开 Substack, 还能带走所有的读者信息与内容,这样会让作者感受到真正被尊重,平台和作者间的关系更平等,且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会更直接。
变现看,作者可以选择免费或付费订阅 (订阅费用从每月 5 美元起步,具体价格由作者决定), Substack 可提供专栏与电子邮件推送的托管服务,并从订阅收入中收取 10% 的分成 (Chris 在一个播客表示,这个抽成比较灵活,也可能会发生变化)。有报道称,平台也推出了 Substack Pro,即将向作者预先支付一年的费用,以支持其推出专栏;并且作为回报,第一年平台将从作者的订阅收入中抽取更大比例的分成,但这一比例将在第二年恢复至10%。对此有观点认为,「平台给了创作者对内容的绝对掌控权,这对于许多非主流类别内容的创作者也将尤其有吸引力」。
就一些报道看,平台确实吸引了一批优质创作者,比如,有评论说,「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在这美国公众号里写文章的人,用「优质」形容都含蓄了。他们有的是美国历史学家、麻省理工教授、普利策奖获得者,什么《 华尔街日报 》《 xx 时报 》的编辑更是占据了一大部分。」 一部分加入的知名作家包括前《纽约时报》撰稿人Charlie Warzel,前《滚石》撰稿人Matt Taibbi、前《The Verge》撰稿人Casey Newton等知名创作者。
Chris 在一期播客中介绍到,在 Substack 中做得比较好的,即获得收入较高的作者,特点一般是分享的内容有个人见解和视角,有自己的想法,有个人特色,而不是写得像是新闻报道一样的内容。
感觉目前在外媒看到的也都是一些比较积极的评价。比如,有外媒总结,Substack 更像是一个 blog 和邮件营销的结合,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url, 在网页搜索时都可以被找到,读者会收到作者新内容的邮件通知,不需要像博客一样再去网上搜索,对于创作者来说,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读者清单。
也有油管创作者表示,「非常喜欢这种模式,因为模式非常简单清晰,也希望在未来不会变得复杂化。」
一些数字
2020 年 12 月:Substack 的付费订阅总量达到25万;
2021 年 2 月,付费订阅量突破了 50 万;
2021 年 11 月,付费订阅量达 100万;
平台上订阅量前十的付费 newsletter 收入总额达 2000 万美元。
融资信息
Substack 在四轮融资中总共筹集了 8240 万美元。第一轮是由投资者 Y Combinator 领导的 2018年 1 月的预种子轮融资,价格为 12 万美元。第二轮是 2018 年 4 月进行的种子轮融资,价值 200万美元。
Substack 的 A 轮融资由 Andreessen Horowitz 领投,总计 1530 万美元。最近的一轮融资是在2019 年进行的。2021 年 3 月 30 日,由安德森·霍洛维茨(Andreessen Horowitz)领导的 B 轮融资完成了 6,500万 美元。
借助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轮筹款活动,Substack 计划提高其订阅构建工具的功能,并改善「独立作家的支持基础架构」,还计划在当地新闻中扩大其社区建设工作和努力。
基于个人理解,和公众号的一些简单对比
1. 变现模式不同:感觉公众号现在更多还是接商单变现 (当然也有打赏和付费订阅功能,但不知道这一比例如何),而想要接商单,公众号作者就需要一定的粉丝积累,那前期的创作就会有一些沉没成本,在坚持一段时间没有任何回报的输出后才可能有一些变现的机会,且会受到广告主和读者的双面影响;相比之下,Substack 从一开始就给予了作者变现的机会;
2. Substack 从一开始就为用户培养了付费意识,虽然也有免费阅读内容,但核心还是付费内容,而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利于作者专心优质内容的输出,才能留住现有订阅者及吸引更多读者,设想即使只有 1000 个订阅者,按每个月最低标准 5 美元,也可以获得月 5000 美元的收入,所以粉丝数量不在多,而是内容质量可以留住一批核心读者;
3. 使用体验上,Substack 的网页版很方便,但好像手机端还没怎么推广?(目前就找到一个 Meco, newsletter & substack reader, 不知道是不是没找对......), 相比之下,微信公众号阅读更方便;另一个考虑是,邮件更新的话,会不会和很多邮件广告埋没在一起,不知道邮件订阅的体验如何;
4. 正如一些 Substack 上的一些作者已经提出的,目前这种清晰简单的模式,未来不知道会不会随着公司的发展复杂化。
一些参考内容:
Substack Tutorial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JTLvRSC-G0
CNBC 采访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KNEPNAoBLo
创始人采访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RJUNF5tHG4
其它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