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《涉过愤怒的海》原著讲了哪些故事? 北京晚报·五色土 | 作者 禾刀 看完老晃的小说《涉过愤怒的海》,去看近期上映的同名电影,回来后发现很容易被电影带偏,书中的金陨石与电影中的老金有着本质的区别。小说里的金陨石当过特种兵,战场九死一生,练就一颗强大的心脏,所以在被别人陡然撕开一道伤口时,即便出离地愤怒,也能很快调整并冷静下来。当然他并不完美,也有自己从不示人的隐痛。 作为出版物的《涉过愤怒的海》其实是一本小说集,包括《涉过愤怒的海》《浮冰》《鹈鹕小姐》三部中篇小说,主人公分别是为死去爱女寻仇的船长老金、极地出海捕鲸滞留浮冰之上的庄列松、想要把前女友被杀故事写进作品的小说家漆马。三个故事表面看并不相关,但仔细咀嚼,又觉得还是有着许多类似之处。三个故事的出场人物都只有寥寥数人,故事转折也不多,但读来就是那么令人震撼。 《涉过愤怒的海》 老晃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《浮冰》中,为了记录杀死一条鲸鱼的“壮举”,庄列松租借了一条日本捕鲸船,朝着极地开启“圆梦”之旅。只是有点奇怪,多年来,日本打着科研旗帜坚持捕鲸饱受国际批评,这个故事中的猎鲸屠夫却是个中国人。为躲避反捕鲸船的跟踪,庄列松成功捕杀一条幼鲸后,带着助手杨烁留在一坐冰山上。在此后的二十八天里,二人遭遇到各种险情,更像是大自然的猛烈讨债。他们除了要面对恶劣的环境,还遭受到北极熊、虎形海狮的攻击。攻击并不是这些动物天生的恶意,它们只是想捕获果腹的食物。更多的攻击来自于冰山底下的鲸鱼群——它们原本只是想夺回幼鲸的尸体,于是疯狂撞击。在撞击和气温升高的双重夹击下,冰山瓦解,且向洋流反方向飘移。人类对自然界的疯狂掠夺,终将南辕北辙,或许眼下满足了人类的需求,长远看人类又扮演了自身的掘墓人。 庄列松生活的地方,与北极鲸鱼栖息地相隔十万八千里。仅仅因为满足自己的欲望,庄列松利用所谓的先进文明工具,不惜劳师远征。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拓展,动物生存空间受到空前挤压,生物灭绝警钟频鸣。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,人类对自然不受约束的涉足和摄取,最终像庄列松二人这样遭到自然界的反噬是必然的。只不过现实中的反噬可能不像故事中的那样,表现得如此直接和激烈。 按照老晃的解释,作为书名的第一个故事《涉过愤怒的海》具有现实意义。由于司法引渡等原因,一些犯罪嫌疑人会利用法律漏洞,逃避制裁,老金只是那个以一己之力去堵这个漏洞的人。当然,他首先是一个父亲,女儿是他生命的寄托。当他的这一寄托被人夺走,他的生活中就再没有比替女儿讨回公道再大的事了。我们不要低估一位父亲的决心和力量。 老金是一位普通的父亲,但他又不是一个普通的人。他像所有父亲一样,面对失女之痛,顿时倾泄出所有力量,哪怕再多的苦难也义无反顾。但他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,面对犯罪嫌疑人,他没有以恶制恶,而是忍辱负重,将对方藏在船舱底部,以这种方式“引渡”到日本,让对方绳之以法。老金的努力,更像是一种良好的愿望,折射的是现实的无奈。 最后一个故事《鹈鹕小姐》带有些许日本神话色彩。小说家漆马自己心猿意马,反倒怀疑妻子不忠,结果被日本神话中的雪女钻了空子。日本神话中的雪女久居深山,一袭白色装束,加上肌肤似雪,身材窈窕,很符合东方男性的审美标准。苍蝇不叮无缝的蛋,一旦有男性被她们吸引,她们就会使出浑身解数,最终目的是将对方变成自己的俘虏,摄走灵魂,躯体则被冰冻起来。 雪女的神话,就像是日本社会对男性不忠的道德训诫。而在这个故事中,坐在被告席上的是小说家漆马。当有着惊艳外表的雪女反复出现在漆马面前时,漆马终于犯了“一个男人都可能犯下的错误”。在原配逝去之后,漆马长时间生活在一种遥远的回忆之中,尽管与后来的妻子雄艳走到了一起,但旧情藕断丝连。这也是雪女得以乘虚而入的原因所在。 三个故事印证的是三道伤口。第一道伤口撕开的是父爱。老晃在记录这道“伤口”时,用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细节:在认尸现场,老金反复询问验尸官,女儿到底被人捅了多少刀,然后自己又数了一遍,然后拿出手机,拍下女儿的脸,“而这,将是他对女儿最后的记忆”。这个细节有多细,老金的伤口就有多深,他抓住嫌疑人的决心就有多大。第二个故事的伤口不是在故事的主角身上,而是自然界,是那些不知疲倦试图夺回幼鲸尸体的鲸鱼,还有那些被人类打扰的其他动物,乃至因为人类活动导致加速融化的冰山。作为入侵者的人类是大自然伤口的始作俑者,表面上“疼”的是大自然,实则人类无法置身其外,反噬于是成为必然。最后的故事更像是一道爱情“伤口”,伤的既是漆马,还有他的爱人。 伤口必然会带来疼痛,即便能够治愈,疗伤依旧是一个痛苦的过程。疗伤只是对外表创伤的愈合,而更深的精神创伤却难以消弭。就像老金,就算实现了替女儿讨回公道,但他接下来的生活,永远不会再有女儿的身影。老晃在写到第一个故事中的老金时写道,“世界最好的一面被毁灭,愤怒照出你的本来面目”。一个普遍的事实是,许多时候,只有我们遭到某种伤害时才陡然明白,原来的生活或已足够美好。我们习惯于将所有美好的想象放在未来,却无视曾经拥有过的那些经历。从这层意义上讲,把握当下,也许就是我们正在拥有“世界最好的一面”。(责编:张玉瑶)